|
視頻學習具有定義知識與教育的潛力 |
作者:佚名 來自:光明日報 錄入時間:2021-03-23 點擊數:1620 |
近年來,短視頻成為一種全民生產、參與、共享的文化現象,如今已經逐漸進入教育領域。在過去數年中,傳統教育體制之下的教育創作者,在短視頻領域走紅并獲得數以百萬計的粉絲并不鮮見。隨著教育工作者以短視頻形式探索線上教育形成一定規模,業界相關平臺企業也開始以流量支持、專項計劃等形式,探索線上教育的專業業態以及新的可能性。
在經歷過“停課不停學”這一在線學習“洗禮”之后,線上教育如何推進,其實已經引發很多思考。作為網絡原住民的數億學生,對網絡和視頻早已熟悉,疫情期間居家學習又迅速養成了通過網絡視頻學習嚴肅內容的習慣,并成為諸多平臺流量中的活躍分子。而數以千萬計的教師在直播教學中,邊教邊學邊做,不僅自身的教學本領獲得提高,平等的互動方式,也讓師生關系、教學過程顯得更為和諧。復課之后,是否繼續保持已經存在的在線教育習慣,對于學校和師生來說,都值得深入探討。不過,要發揮好在線教育的功能,確實還需要獲得各方面的支持。
從長遠來看,教育和知識的定義正在發生變化。以視頻學習為主的在線學習,已經成為當前世界教育變革中重要的推力。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一文中指出的那樣:“無論如何,當今世界教育格局的變革促使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正規教育機構之外的學習具有重要性和相關性。目前的發展趨勢是從傳統教育機構,轉向混合、多樣化和復雜的學習格局,在這當中,通過多種教育機構和第三方辦學者,實現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學習空間、時間和關系的變化有利于拓展學習空間網絡,讓非正規和非正式學習空間與正規教育機構相互影響,并相互補充!
上述趨勢,正是商業App為傳統教育提供補充的機遇!皠荼热藦姟,面對這樣的時代趨勢,社會理當重視。因為這種趨勢背后,包含一系列教育變革風向:學校形態的變革——圍墻逐漸拆除;學習形態的變革——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在互相學習中整合;教育形態的變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快速流動和翻轉;知識形態的變革——信息、原理、技能,尤其是態度和價值觀等納入知識。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趨勢表面上看對在線教育有利,對傳統教育不利,其實不盡如此。傳統教育和在線教育根本上只是方式或者渠道的暫時差異,但對于教育發展新趨勢新要求來說,同樣都需要努力追趕。所以,與其說課外非正式學習吸引傳統教育的創作者進行嚴肅教育創作,分散了傳統教育的注意力,不如說這是課外非正式學習在向正式學習取經,完善自己以符合上述教育發展趨勢對在線教育和短視頻時代提出的新要求。如果傳統教育不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做出相應的改變,學生、老師和家長自然也會用腳投票。
其實早在2015年《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就提出積極探索新型教育服務供給方式,要求“鼓勵互聯網企業與社會教育機構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數字教育資源,提供網絡化教育服務。鼓勵學校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及教育服務平臺,逐步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近幾年來,互聯網企業的工作已經頗有成效,學校的改變也在跟進。此次疫情,給傳統學校變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推力和機會,教育部也適時出臺相關文件推進教育信息技術2.0和“三個課堂”建設,相信接下來無論雙方齊頭并進還是攜手并進,都將會有顯著的變化。
除了政策適應之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課外非正式學習向嚴肅教育領域滲透,從而變得更加深刻、聚焦、專業,還是傳統教育領域向市場學習變得更加活潑、直觀、發散,其共同的旨歸,都是促進教育的普惠和公平,促進知識的傳播。
|
|